在徐州会战之后,日军高层派遣的参谋们感到极度失望。原本计划通过对中国的几十万大军进行围追堵截,期望能一举歼灭敌军,然而结果却是战果寥寥。中国的50个师采取了分散突围的战术,不仅成功突破了日军的包围圈,甚至连小规模的捕捉战果也寥寥无几。日军的庞大网格似乎并未能捕捉到任何重要目标,所有的努力都变得徒劳无功。
日本之所以全力出击徐州,并非单纯为了给第五、第十师团在临沂和台儿庄的惨败复仇,而是为了在徐州一举摧毁中国的主力部队,迫使蒋中正求和。他们认为,只要能够摧毁这50个师的力量,蒋中正将再无抗战的资本,最终必定会屈服于谈判桌前。
然而,战争的进程总是无法按计划顺利进行。在参谋们的预期之外,中国部队不但没有被击溃,反而展现出强大的反击能力。这一切令桥本群等高级参谋大失所望,原本以为能够在徐州一举解决战斗,打破中国的抗战意志,结果却是空欢喜一场。
展开剩余66%然而,尽管战局未达预期,战争的机器已启动,任何停止的念头都显得不切实际。桥本群认为,既然已经调动起士兵们的战斗热情,便应继续进攻,否则可能会面临更大的后果。此时,他不禁对板垣征四郎产生了不满。如果不是板垣一意孤行,提前发动山西战役,原本可以在平汉线进攻武汉的计划没有受到影响,徐州会战的失败或许就能避免。
即便如此,徐州会战的结果已成定局,接下来的行动如何展开,成了桥本群和他的团队急需解决的问题。在经过深思熟虑后,桥本群决定改变战术,继续向武汉进攻,争取在武汉达成歼灭中国主力的目标。日军决定从南北两条战线同时出击,兵分五路,实施更大规模的进攻。
日军的战略部署包括多个部队的配置,主要是将华中和华北派遣军的部队分配到两条主攻方向:北线和南线。北线的进攻兵力主要包括第3师团、第6师团等,而南线则是由第9师团和第27师团等组成,计划利用两线进攻的策略围困武汉。
然而,蒋中正的果断决策,再次让日军陷入困境。他下令破坏黄河大堤,导致日军的机械化部队无法快速集结,作战计划不得不进行大幅调整。原本的北主南从战略变成了南主北从,而南线的战斗尤为艰难,薛岳和张发奎的部队展现出了极大的顽强抵抗,让冈村宁次的部队每推进一步都付出了惨重的代价。
在这种压力下,日军不得不继续推进,而北线的第2军,尽管兵力不足,依旧被迫发起进攻。由于之前的战斗形势复杂,第2军的进攻过程充满曲折,遇到多方困扰。特别是黄河水患的影响,导致大部分部队不得不弃车步行,耽误了进攻进程,甚至影响到战斗力的发挥。此时,日军的补给线已被困扰,物资补充无法及时到位。
随着日军部署的不断调整,北线的战斗变得愈加困难。第2军的进攻虽然取得了一些进展,但也遭遇了中国部队的坚决反击。大别山的防线几度被中国军队成功封锁,日军的进攻陷入了僵局,始终无法突破中国军队的防线。
尽管日军试图通过增加兵力进行突破,但在这场关键战役中,日军的错误部署和不断的调整,导致他们错失了快速占领武汉的机会。中国军队在多次战斗中表现出了非凡的韧性和战略智慧,尤其是在沙窝、小界岭等关键阵地的坚守,为中国军队争取了宝贵的时间。
最终,尽管日军一度占领了潢川和商城等地,但在信阳和武汉的战斗中,中国部队展现出强大的防守能力,成功延缓了日军的进攻节奏。经过一系列艰难的战斗,日军最终未能实现预期目标,武汉会战的北线作战以中国的坚决防守告终,虽然付出了巨大的代价,但中国军队并未在正面对抗中败北。
发布于:天津市倍顺网配资-股票配资越大配资-沈阳股票配资-网上配资账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